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专业委员会动态
2022全国肺癌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2022-12-19 10:39  稿源:肺癌专业委员会

  2022年12月17日,2022全国肺癌大会主会场在北京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主会场分两大篇章,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同时邀请国内肺癌诊疗领域知名大咖学者与会,围绕肺癌诊疗领域最新进展展开探讨,碰发出思维的火花。大咖汇聚,精彩纷呈。

  在大会主席致辞环节中,大会主席王俊院士、陆舜教授、程颖教授、王长利教授和吴一龙教授表达了对各位与会专家的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表示全国肺癌大会是我国肺癌诊疗领域每年一次的盛大聚会,每年吸引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同时也是我国肺癌专业委员会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本次会议内容十分丰富,为我国肺癌诊疗领域同仁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第一篇章

  大会第一篇章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共同担任学术主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士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肺癌手术智能辅助模块探索——胸外科技术的新尝试”的专题分享。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肺癌的手术经历了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的转变。王俊院士表示,目前肺癌手术存在术式复杂,风险高,规划低效,易出错,导航抽象,无交互等问题,无法满足手术规划与导航的需求,而且传统培训效率低下,周期长,质控差,从而导致手术安全性难以保障。肺癌手术智能辅助系统凭借其完善的机械控制系统、高清的成像质量以及灵活的机械臂,弥补了传统胸腔镜手术的不足,在手术的精准性、彻底性和安全性方面可与开放手术相媲美,从而给患者生存带来了潜在的获益。而且,肺癌手术智能辅助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将加快青年医师和基层医院医生的成长、成熟,有效解决当前有限手术能力和巨大肺癌患者需求之间巨大矛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晚期肺癌免疫新进展”的专题分享。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全世界恶性肿瘤中最高的,大多数患者是在晚期才被确诊,其预后不良、生存率低。近年来,针对晚期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陆舜教授表示,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导的免疫治疗走过黄金十年,成为众多癌种的一线、二线用药,不断拓宽适应症,正朝着“不限瘤种”疗法的方向稳步迈进。而且,目前将肿瘤按照免疫环境分为“冷型"“阻隔型”“抑制型”“热型”四大类型的方法,正在确立、完善。不同免疫类型的肿瘤将可能对应不同而多样的免疫治疗方法。增强肿瘤的靶向性,是免疫治疗药物未来改善和创新的热点。带有肿瘤靶向性的疗法,包括ADC、双特异性抗体、T/NK细胞结合剂(engager)等,大多正处于临床验证阶段或刚刚获批。它们将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扩大安全窗,增加获益病人数量提供有力推动作用。目前免疫单药治疗和免疫联合化疗的相关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部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结果, 特别是联合治疗在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扩大获益人群、克服耐药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但联合治疗的用药方案、剂量的选择、使用持续时间及肿瘤学标志物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探索。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现在和未来”的专题分享。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一种侵袭性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具有肿瘤倍增时间短、出现转移早、5年生存率低的特点。近年来,新兴的免疫疗法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开辟了癌症精准治疗的新领域。程颖教授表示,免疫治疗建立SCLC一线治疗新标准,中国SCLC一线治疗与国际接轨将实现新的突破,更加高效的治疗策略正在探索。芦比替丁中国桥接研究获得了与国际研究一致的结果,新的验证研究正在进行;安罗替尼建立了SCLC三线及后线治疗标准,新的免疫药物和ADC药物在复发SCLC中看到初步疗效,是SCLC治疗重要的探索方面。SCLC的分子分型逐渐清晰,如何进行分型诊断,针对分子分型的关键分子的可行的有效的治疗策略蓄势待发。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颇有前景的SCLC治疗方法,但其仍存在许多挑战,例如疗效适中且仅限于一小部分患者等,确定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以选择最有可能从免疫治疗中受益的患者是未来研究的关键。

  天津市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的专题分享。NSCLC(NSCLC)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晚期NSCLC 患者预后欠佳。在肿瘤精准治疗时代下,目前NSCLC 治疗手段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近年来,NSCLC 围手术期免疫治疗领域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NSCLC 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开展,取得喜人成果,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王长利教授表示,免疫+化疗对比化疗新辅助治疗,显著延长无事件生存期;PD-L1的表达是新辅助免疫治疗比较明确的预测指标;pCR与EFS正相关、PCR病人生存获益最大,但pCR术后复发的数据还不成熟;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手术率、不增加手术难度、没有增加围术期风险;依据现有数据推断:化疗联合免疫、术前3-4个周期可能获益最大。对于NSCLC的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王长利教授表示,IMpower-010研究中,PD-L1 TC≥ 50%的病人辅助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获益最大,但目前这个结果并不适合其它单抗、如PD-1、PD-L1等单抗。

  第二篇章

  大会第二篇章由江苏省肿瘤医院许林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教授共同担任学术主持。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肺癌临床研究现状与未来”的专题分享。NSCLC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其治疗依然是以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在内的综合西医治疗模式为主。现代医学在根除肿瘤实体、缩小肿瘤直径、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展示出了特有的优势。吴一龙教授表示,目前NSCLC的治疗依然根据病理分期、分子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如Ⅰ至Ⅲa期的早期患者依然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段,而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在进行评估、分期之后则会选择相应的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另外,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研究的推进,NSCLC的治疗有了新的选择,多药联合方案可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肿瘤的诊治效果。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成为肺癌系统治疗的基础,而且,肺癌的治疗面临着革新,新兴的治疗方法依赖于新的生物技术发展,未来需要探索更精确的策略来改善临床预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分子检测助力肺癌精准治疗”的专题分享。目前肺癌的治疗模式主要还是根据肿瘤的分期来制订,治疗方案单一是这种治疗模式的致命缺陷,由于肿瘤患者存在个体化差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从中获益,从而延误或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随着抗肿瘤药物,尤其是靶向药物研发的日渐深入,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药物治疗策略研究已为当今热点研究方向。王洁教授表示,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临床上常应用于肺癌监测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抗原等,同时随着肺癌致癌驱动基因的相继确定,靶向药物改善和延长了携带相应驱动基因的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相关基因产物成为肺癌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另外肺癌的免疫治疗是目前肺癌研究热点,免疫检测点抑制剂PD-1/PD-L1 是目前选择免疫治疗患者的最佳的分子标志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DNA甲基化的新一代测序技术、以及循环肿瘤DNA的应用等会筛选出更多的肺癌分子标志物,肺癌分子标志物的转化为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研究方向,也成为精准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随后,在许林教授的主持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院士主编的《胸怀:中国胸腔镜外科30年》纪念书籍发布会成功召开。

  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对会议作简要总结。杨帆教授首先对各位与会专家表达了感谢,表示近些年肺癌诊疗的发展不断风起云涌,不断迭代,走在了各种靶点治疗、免疫治疗发展的前沿。肺癌是人类社会一大公共卫生难题,我们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肺癌诊疗工作,这不仅需要临床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杨帆9999.jpg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