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专业委员会动态
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脑胶质瘤分会场成功举办
2022-12-06 10:11  稿源:脑胶质瘤专委会

  20221120日,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脑胶质瘤分会杭州)以线下结合线上的形式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马文斌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如同教授、北京天坛医院李文斌教授共同主持。此次会议汇聚全国多地脑胶质瘤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及优秀中青年才俊,围绕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最新进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为广大神经外科同道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大会主席致辞  

图片

  北京协和医院马文斌教授发表了精彩致辞,并对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及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近期所做的工作及在国际上的地位表示了肯定,之后对近年来国内外脑胶质瘤方面研究进展做了精彩的陈述。最后,马文斌教授宣布“2022年中国肿瘤学大会脑胶质瘤分会”正式开始!

  第一环节

图片

  第一环节主要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如同教授主持。

图片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牟永告教授,在会上做了有关《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汇报》的主题分享,对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一年以来指南宣传、全国巡讲、人才储备、学术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了详细的总结。牟永告教授在分享中表示,2021年度国内和国际有关脑胶质瘤领域的研究都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期望未来每年都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分享交流经验。

图片

  随后,来自广州军区总医院的王伟民教授,在会上做了关于《脑胶质母细胞瘤UCAR-T疗法研究现状与进展》的主题分享。王教授表示UCAR-T是一项安全有效治疗恶性脑肿瘤的方法,这项技术破解了实体瘤自体T细胞耗竭的难题,为临床探寻胶质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行的工具。在目前研究基础上,多中心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是该疗法未来的关键。针对新靶点的研究,能丰富UCAR-T种类,不断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脑胶质瘤类器官疗效试验可望成为未来精准免疫治疗的预测手段。

图片

  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康德智教授,在会上做了有关《脑胶质瘤治疗困境下免疫疗法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分享。康教授指出,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具有恶性度高、复发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当下的疗法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免疫治疗技术方法的进步,以临床转化为导向的基础前沿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研发应用至关重要;如何选择合适的受益人群、克服不良反应并提高疗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由于脑胶质瘤的高度异质性,基于多模态整合大数据下个性化选择多靶点、联合治疗策略下的精准免疫治疗是未来的方向。

图片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刘云会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的主题分享,对医学界治疗消除脑胶质瘤细胞的研究历程做了详细的梳理与分析,并表示脑胶质瘤自身有着极强的异质性,且与其他实体肿瘤相比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因此,业界这20年来对胶质瘤的治疗研究突破不大,脑胶质瘤仍然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二环节

图片

  第二环节主要由北京天坛医院的李文斌教授主持。

图片

  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张伟教授就团队关于《脑胶质瘤创新免疫疗法研发》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分享。张伟教授指出,“免疫治疗+”是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研究证实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可以延长IDH突变型WHO3级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对于MGMT启动子无甲基化的初发GBM替莫唑胺更优。他希望有效地转化到临床,让更多的脑胶质瘤患者受益的研究成果能早日诞生,也希望有更多的后辈能够加入创新治疗团队,为国内脑胶质瘤治疗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

  来自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院的李冠璋博士在会上做了关于《新型硫氧蛋白还原酶抑制剂治疗TMZ耐药的GBM》的主题分享,此主题获得了本年度CCO大会脑胶质瘤分会最佳论文摘要奖。会上,李冠璋博士关于转化医学思路及医学大数据时代下肿瘤新药研发的心得体会做了分享,别出一格地将元宇宙概念引入到医学领域,并指出:大数据时代下,医学工作者可以将临床患者信息的采集、肿瘤组织的测序、实验室里的细胞通过大数据手段整合成一个data matrix(数据矩阵),使之对肿瘤的研究以及对疗法的研发逐步地从实验室走到了电脑前。同时他指出,大数据只是一个工具,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医学研究者都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与国内外优秀团队的差距,更多地去关注研究中的问题,要认真、踏实谨慎地做研究,通过实践发现并检验和发展真理。

图片

  来自天津神经病学研究所的康春生教授做了关于《胶质瘤TKI重构脂质代谢联合他汀增敏TMZ的研究》的主题分享。在分享中,康春生教授指出,经过对病患使用药物后疗效的追踪统计与分析可知:第一,在胶质母细胞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分类期,在分类期比较高的情况下,RTK信号通路可以通过与脂肪酸的合成,通过控制关键酶来影响到胆固醇的形成,胆固醇的生成增加可以反馈性地增强TKI的信号通路。第二点即双靶向治疗。在当下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现有的治疗方法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

图片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王裕教授在会上做了关于《脑胶质瘤领域2021年度国内研究发展报告》的主题分享。王教授通过对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结果TMZ耐药机制的最新探索及最新治疗方式及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盘点和讲解,并指出:2021年度,在国内各地区脑胶质瘤领域同仁的一致努力下,国内脑胶质瘤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章非常多,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今后应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多进行此类会议为全国医者同道提供良好的思路及信息,共同促进脑胶质瘤诊疗的更大进步。

图片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马文斌教授在大会上做了有关《从生态学角度看待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教训与经验》的主题分享,分享中,马文斌教授提到如何提高我们的临床治疗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指出免疫治疗未来方向是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同时免疫治疗挑战与方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筛选潜在获益的患者亚群;2、分析肿瘤免疫状态,克服全身及局部的免疫抑制;3、优化靶点选择,联合多靶点、多种治疗手段;4、肿瘤组织分析,判断治疗效果;5、临床前试验与理论优化分析免疫治疗失败的因素。

  大会总结

图片

  会议最后,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马文斌教授作了会议总结,他表示:脑胶质瘤是发展最快的神经系统肿瘤瘤种,无论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其他治疗,治疗方法发展都非常迅捷。非常感谢深耕胶质瘤研究领域的老教授们,各位在本次会议中发表了非常好的见解,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带领大家在靶向和免疫治疗中不断探索。也希望更多年轻新秀、精英们在未来的脑胶质瘤专场会议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希望在下一届会议中,我们再有新的话题,可以给大家带来新的东西,希望大家可以朝着更新的方向继续努力!最后,感谢各位参会专家教授,以及年轻的志愿者同学们,感谢为本次大会提供支持的企业天士力,感谢为本次大会提供支持的浙江省肿瘤医院以及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同道们,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