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学术会议  >  学术研讨
《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1)》——乳腺癌未来展望篇
2022-06-28 05:33  稿源:

  概述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严重威胁我国女性身心健康。在中国抗癌协会带领下,过去一年中我国的乳腺肿瘤专科医师和研究人员在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本学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方面:优化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建立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新策略,探索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靶点,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带来的伤害这几个方面。本报告将分别从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的角度,对2021年乳腺癌专科领域一些学科发展趋势和展望进行阐述。

图片

  1.新型ADC药物影响乳腺癌治疗格局

  随着一系列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新型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抗体药物偶联物)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疗效悄悄地影响着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在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HER2-low,定义为HER2 1+或HER2 2+且ISH-)乳腺癌中,以T-Dxd (DS-8201)为代表的ADC药物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其有望将HER2-low乳腺癌纳入抗HER2治疗的范畴中,为这部分大约占据所有乳腺癌一半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在Luminal及三阴性乳腺癌中,靶向Trop-2的ADC药物也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不俗的疗效。

  除了上述药物,还有更多同类型药物和针对其他靶点的ADC药物正在开发和试验中;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DC药物以其独特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有望继续拓展乳腺癌的治疗选项,也不断呼唤着更加精确的治疗反应生物标记物和相应诊断方式的出现。同时,日益蓬勃发展的ADC药物作为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新赛道,也为我国抗癌药物开发和研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

  2.基因检测指导乳腺癌临床治疗

  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以及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持续推动着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及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中,基于精准临床检测的多基因风险预测模型(Oncotype DX、MammaPrint等)有助于优化患者治疗策略。在晚期乳腺癌中,精准基因检测能够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延长患者生存。例如,针对晚期BRCA1/2胚系变异携带者,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可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OlympiAD研究)。

  近年来,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呈现出获益人群逐步扩展、基因突变谱系日益拓宽、治疗药物不断增加的趋势。然而,乳腺癌多基因风险预测模型尚需中国人群前瞻性数据验证,结合多基因检测或二代测序技术的乳腺癌治疗多为小样本探索性研究,乳腺癌精准治疗任重道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自主研发的多基因测序平台,全面揭示了中国乳腺癌的临床及分子特征,并通过向临床的直接转化,为乳腺癌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对乳腺癌分子本质认知的逐步完善,精准检测及诊疗将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一环。

  3.国产原研药物高速发展

  基于多中心Ⅲ期DAWNA-1研究的出色结果,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令更多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能够从规范治疗中获益,有望改写中国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治疗格局。更符合中国乳腺癌临床现状的临床研究为中国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实际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也反映了国产原研药物的高速发展。

  一系列基于中国队列的中国原研药物的真实研究,立足于临床的迫切需求,充分显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创新,并不断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最大程度解决了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需求。原研药物的涌现使得研究多元化,如何合理选择和管理仍然是值得学者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因此也期待国产原研药物更多的医学价值。展望未来,蓬勃发展的国产原研药物有望为中国乃至世界患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中国方案”。

  总结

  我国乳腺癌领域在2021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研究登上业内的顶级国际会议以及肿瘤领域的顶级期刊。这些进展包括了不同分期、不同亚型乳腺癌的治疗新方法,也包括了针对特定难治性群体的深入研究,还涉及到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减少伤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到了国产原研药物已逐步进入了乳腺癌临床用药第一线。也希望这些原创的药物和研究成果能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主编】

  吴 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副主编】

  江泽飞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

  张 瑾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王永胜   山东省肿瘤医院

  张清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金 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旭晨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陈策实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陈益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范志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付 丽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甘 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耿翠芝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黄 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黄元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解云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李惠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厉红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廖 宁   广东省人民医院

  刘 健   福建省肿瘤医院

  刘 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刘运江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刘真真   河南省肿瘤医院

  柳光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马 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庞 达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盛 湲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史业辉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宋传贵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孙 强   北京协和医院

  唐金海   江苏省肿瘤医院

  佟仲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王海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王 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 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树森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王 涛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王 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晓稼   浙江省肿瘤医院

  吴新红   湖北省肿瘤医院

  杨红建   浙江省肿瘤医院

  杨文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殷咏梅   江苏省人民医院

  余科达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袁 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张建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张 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专家顾问】

  邵志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徐兵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任国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