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CACA指南精读系列巡讲(第11站)-胰腺癌专场”活动,以线上结合线下方式于西京医院举行。
本次活动以“胰腺癌整合诊治(MDT to HIM)前沿”为主题,在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的主持下,虞先濬教授、孙备教授、徐近教授、杨尹默教授进行CACA胰腺癌指南的精讲,赵玉沛院士、李兆申院士、卞修武院士、滕皋军院士、田金洲院士给予点评,本场线上线下联动,就医学界和公众最关注的肿瘤之一——胰腺癌全程管理中的热点问题,聚焦“指南(“规范性”)-前沿(“创新性”)-展望(“前瞻性”)的核心学术观点,开展系统、精彩的专题讲座。
中国抗癌协会所属93家分支机构、31个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全国各地医疗机构480余家、110余家康复会均集中组织观看。中国抗癌协会客户端及55家媒体参与直播,累计432家媒体对本场活动进行报道,全国在线观看总人数454.1万人次。
一、开幕致辞
大会主席樊代明院士表示,中国抗癌协会作为我国肿瘤学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一级协会,自换届以来重点完成六件大事: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立大规、办大刊、开大讲。CACA指南精读系列活动作为“开大讲”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本次精讲活动以“防-筛-诊-治-康”为要点,秉承“MDT to HIM”理念,即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制定个体化整合诊治方案,并最终实现最优化的整合诊治效果,做到全人、全身、全程的整合!
二、CACA指南精读
01
指南概述
虞先濬教授重点指出CACA指南有以下四大特色非常值得关注:
①立足国内研究水平、临床实践,形成具有中国临床证据的、指导中国胰腺癌治疗的规范的指南;②CACA指南遵循了肿瘤学的原则,涵盖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全程管理的理念;③在临床实践中,中国胰腺癌学科走向了国际潮流的多学科诊疗,从多学科合作走向了整合医学,真正做到了从整体、全程的理念出发,来对病人进行指导和管理;④CACA胰腺癌指南具有普适性和专业性,不仅能够让一些三级甲等的胰腺癌中心认同并且付诸于实施,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它覆盖到基层。
此外,虞先濬教授介绍了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对CACA指南中我国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的诊疗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期待未来胰腺癌诊治能从综合治疗全程管理,从单一手术走向精准诊疗。
02
防筛诊:系统规范
孙备教授对CACA胰腺癌指南中强调的“预防”、“筛查”、“诊断”相关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指出CACA胰腺癌指南中的预防、筛查、诊治的中国特色;胰腺癌的一级预防,主张有效降低发生率;二级预防,主要强调有效降低病死率,方法是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主要通过各种整合治疗,有效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CACA胰腺癌指南明确推荐了早期筛查的人群、筛查频率、筛查技术和筛查的管理方法;并对胰腺癌的诊断方法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腹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及其诊断标准均进行了明确推荐。
03
治康:精准全程
徐近教授首先对胰腺癌治疗前的整合评估方法进行了相关分享。CACA指南推荐对胰腺癌进行体能状态评估与解剖学评估,更加推崇其结合生物学的评估。
CACA指南推荐了新辅助治疗的适应人群和方法,指出新辅助治疗实际上也逐步延伸扩展到转化治疗,同时推荐了新辅助/转化治疗后的可切除性评估方法。在胰腺癌的外科治疗上,CACA指南指出,如果进行微创手术,特别是LDP和LPD,依然推荐到大中心开展。在化疗方面,CACA指南推荐根据体能状态、治疗目标及疗效预测等,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最后,徐近教授介绍了CACA指南中融合全部治疗方法的“整合治疗”,以及关于术后复发的处理方法,并对胰腺癌的营养支持治疗和康复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
04 临床研究展望:路在何方?
杨尹默教授强调CACA指南中提出要在整合医学的理念之下来进行胰腺癌的诊治。表示胰腺癌的外科技术不断进步,外科理念不断更新,但瓶颈与挑战仍体现在患者的远期预后一直未得到明显改善上,形态学切除并不等于肿瘤学治愈。
CACA指南对胰腺癌未来发展做出期待:外科技术与理念不断更新,追求肿瘤学治愈;系统化的整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不断突破;注重中国胰腺癌大数据建设。只有做到从技术到策略、从局部治疗到整合治疗、从形态学到生物学、从外科学到肿瘤学的理念更新,未来胰腺癌的诊治才会更上一层楼。
05 阶段总结
虞先濬教授认为,胰腺癌治疗在百年发展之路上,实现了外科学理念向肿瘤学理念的更新。未来,在个体化精准探索、专业规范化治疗、全程化患者管理等方面,胰腺癌治疗更需要从MDT走向HIM,把碎片化变成整体化。虞先濬教授强调在CACA指南的指引下,胰腺癌治疗当下可为,未来可期,终将从“黑暗”走向“黎明”!
三、院士点评
01 赵玉沛院士
赵玉沛院士指出,胰腺癌目前还是一个难以攻克的疾病,有“癌中之王”的称号。未来,胰腺癌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重要发展方向如下:①胰腺癌诊断模式的改变,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可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②胰腺癌治疗理念的改变,要逐步形成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治疗体系;③数据平台建设初具规模,未来要进一步整合胰腺癌领域学术资源,集中学界优势力量,推动形成科学研究成果。
02 李兆申院士
李兆申院士提出,胰腺癌的发病率虽不像胃癌等病种这么高,但胰腺癌的高死亡率与患者预后情况仍然十分严峻,早期诊断率与五年生存率目前也是所有癌症当中非常低的。因此,胰腺癌的早筛、早诊和早治的进步一步落实推进,以此来降低胰腺癌死亡率,是CACA胰腺癌指南的核心内容和未来胰腺癌的主要研究方向。
03 卞修武院士
卞修武院士认为,胰腺癌需要整合的诊治理念,又需要创新策略的实践。在病理学上,胰腺癌学科正在倡导和建设下一代诊断病理学的技术体系,以病理形态和临床信息为基础,以分子检测、智能诊断、远程会诊、病灶可视化、无创病理技术等创新的前沿交叉技术为主要特征,以多组学、跨尺度整合诊断为病理报告的内容,实现对疾病的最后诊断,并且能够预测疾病的演进结局。
希望将来胰腺癌这种难治性、复发性的肿瘤,能够实现无创诊断,为无创和微创的外科学以及内科学的精准诊疗提供服务,来实现病理学的跨越,发挥诊断病理学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整合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共同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04 滕皋军院士
滕皋军院士指出,目前的影像学与介入,都是以技术为先导,所以疾病诊治能得到重大进展,其实还是以技术为主要驱动。在影像诊断方面,分子影像技术可能在胰腺癌会有所作为,然后对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和预测。近年来,像CT和磁共振的影像组学(Radiomics),发展非常迅速,是一项变革性的技术,可以从更多的维度来将影像学和AI技术联合。
其次,在胰腺癌的微创方面,近年来主要的进展一个是消融,还有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最后是不可逆电穿孔技术(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这三项技术在未来也有着很好的前景。最后,免疫治疗方面未来还需要更多临床研究。
05 田金洲院士
田金洲院士认为,目前胰腺癌的诊疗模式,正在从单纯的生物学领域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跨越到了包含生物、心理、社会多领域的整合医学模式,可以说这在我国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未来,将传统中医学中的心身和谐、天人相应的生命观和认识论,融入到临床疾病防治中,是大有裨益的。整合医学模式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最有效的方法,根据生物医学、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和生命整体观加以有效整合,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体系。
四、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樊代明院士表示,为什么称胰腺癌为“王”,原因有三:①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一样;②它的患者生存时间只有一年左右;③它的发病非常隐匿,早期胰腺癌基本很难发现,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危害性很大。所以,发现隐匿性症状十分重要,如无痛性黄疸、无故性疼痛、无故性腹泻等。在治疗方面,未来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一定要和其他学科努力协作,以提高人体的自然力来改善病人的预后,还要把相应的方法技术整合起来,根据不同的病人形成个体化的整合诊治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