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科普宣传  >  早诊早治
“2022中国肿瘤早筛科普论坛”专家说——陈小兵教授:早筛先行,让您防患“胃”然,“肠”治久安
2022-04-26 05:18  稿源:爱筛网

消化道肿瘤是一类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每年我国因其死亡的人数仍呈居高不下态势,提升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早诊早筛,势在必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从哪些方向努力? 

2022年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科普专场”整合资源 科学防癌“——2022中国肿瘤早筛科普论坛暨”中国肿瘤早筛科普工程“成果与展望发布会邀请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陈小兵教授对其团队在消化道肿瘤早筛科普方面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进行了精彩分享。

2.png

健康中国,科普先行,早诊早筛,势在必行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通过早诊早治,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将肿瘤早筛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卫健委进一步发文要求扩大高发癌症筛查覆盖范围。

陈小兵教授提到,作为临床工作者,在面对大量的肿瘤患者的同时,更要努力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癌症的早筛工作实实在在的放到实处。

“消化道肿瘤早筛对于早期治疗至关重要”,陈小兵教授通过数据进行了直观的对比,俗话说,肿瘤只要发现早,十有八九能治。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显著提升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很多癌症完全可以治愈,而“早发现”十分依赖于筛查工作。

吸取国际经验,把握自身需求。对比国外,美国的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在持续下降,但我国仍呈高发病、高致死、高治疗费用,低整体生存的“三高一低”态势,即使与邻国日本相比,我国在食管癌、胃癌、肠癌的5年生存率方面仍有差距。

究其原因,全民整体健康素养与防癌抗癌意识亟待提升,提升早筛早诊率势在必行。

谈及应对策略,陈小兵教授提出,增强防癌意识、提升早筛早诊率需要狠抓科普,健康中国、科普先行,科普先行、重在基层,早诊早筛、势在必行!“防-筛-诊-治-康”,把预防和筛查做好,我国的癌症整体五年生存率将会明显提升,我们应改变仅重视诊疗,忽视预防、筛查和康复的局面,彻底纠正重治弃防,只治不防的错误局势。

更新观念,如何有效的进行消化道早筛

从观念入手,陈小兵教授首先纠正了很多人对早筛早诊混淆的认知,早诊是针对于有症状的患者的早期诊断,而早筛则是积极主动的对看似健康人群的诊断性筛查。早筛的体量更大,甚至是早诊人群的50~100倍,并且早筛是早诊的关键一步,也是早诊质量保证的前提。

陈小兵教授分享了其团队打造的院内院外整合协同的消化道肿瘤的早筛早诊模型,首先通过院外的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全民素养,提升大众对消化道肿瘤的风险自评能力。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到社区医院初筛,初筛后无法排除消化道肿瘤可能的人群,建议到肿瘤中心或者肿瘤科进一步检查,从而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将“院外教育-自我评估-初筛检查-院内诊断-治疗-康复”整合。

谈及科普,陈小兵教授说到,每年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癌症日等时间,他也会带领团队深入基层进行科普宣传,在线下积极进行肿瘤科普早筛,不过,尽管如此,现状仍旧难以改变,知易行难,仍有大量胃癌、肠癌高危人群不愿接受胃肠镜检查。这与胃肠镜属于操作较为繁琐的侵入性检查导致检查依从性降低有着一定的关系,当然与资源有限也有关系。对比胃镜,肠镜检查更是繁琐许多,仅两小时内喝下3000 ml水这个要求已经限制了很多检查者,因此,即使内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客观条件也限制了其大范围应用。

既然胃肠镜检查无法全部满足早筛需要,那要如何破局?陈小兵教授分享到,我国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有着很多成熟的经验,比如肠癌早筛,只需提取粪便中DNA就可以实现居家检测,且目前已经上市了一些相关产品。此外,食管癌的DNA甲基化检测、借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专家共识”对患者进行三级危险程度分层,仅推荐中风险做胃镜,高风险则建议一周内到肿瘤中心进行胃镜检查,通过上述方法,真正将早筛落地实施。

立足当下,思考未来

陈小兵教授从战术层面谈到其团队开展消化道肿瘤早筛科普工作的实践经验与思考。过去几年线下方向,陈小兵教授带领团队骨干成员,几乎走遍了河南各处,从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编办、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省政府研究室、省委党校、省妇联、省青联、省医学会等各种省级的平台,到各大高校、社区、厂矿企业、农村办事处、街道开展各类防癌抗癌早筛科普教育。线上方向也是同等重要的抓手,陈小兵教授团队与全国主流媒体及河南省主要媒体合作,进行科普分享。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共促科学普及。

提到疫情对开展线下科普工作的影响,陈小兵教授说到,希望疫情早日结束,重新的回归到线下的活动,线下活动有其优势,近距离与听众互动交流,可以更好的进行科普,但基于当下线下活动无法常态开展的现状,更要线上工作做好!

最后,陈小兵教授提出希望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加入健康科普队伍的倡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凝聚起团队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才能真正把癌症的早筛工作做好。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健康科普已经成为趋势,每一个临床医务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为健康中国做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健康中国科普先行,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png

讲者信息

陈小兵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党支部副书记、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2017年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2019年中国十大健康大使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学会胰腺肿瘤学组委员、支持康复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肿瘤防治康复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

会议信息:

4月1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业委员会主办,爱筛网承办,泛生子基因协办的“整合资源 科学防癌”——2022中国肿瘤早筛科普论坛暨“中国肿瘤早筛科普工程”成果与展望发布会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隆重举办。本次活动举办正值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旨在整合多方视角,向公众科普癌症早筛权威知识,推动公众提高早筛意识,科学防癌。

2.png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