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活动
专访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
2020-02-28 09:09  稿源:《河南科技报》

  《河南科技报》持续推出疫情防控特别报道。这一期,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主题之“疫情可防可控”,本报记者专访了郑州人才发展促进会理事、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陈小兵教授。

  陈小兵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现任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医学部党总支宣传委员、内科党支部副书记,内科副主任、消化内二主任,兼任金水区科协副主席。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学组、姑息治疗学组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肿瘤病学专委会全国常委等。曾获中国科协2017年度“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中国医师协会2019年“十大健康传播大使”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9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

  新型冠状病毒,这些需要知道

  记者:对于从武汉传播出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什么病毒?该如何称呼?

  陈小兵: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英文简称“NCP”。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的总称,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表面有类似日冕状突起,看起来像王冠一样,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直径80~120纳米,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迄今为止,人类共发现了约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其中有7种可以让人类感染,但不一定都是肺炎,也可以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病症。然而这个新的冠状病毒,是一种既不同于2003年引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SARS-CoV),又不同于引发2012~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MERS-CoV),因此将它称为新型冠状病毒。

  提醒特殊群体,更应做好防护

  记者:疫情可防可控,那么,对于特殊群体,如肿瘤患者群体,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陈小兵: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健康威胁。从目前来看,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毒的机会越多,感染的概率就越大,当然对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抵抗力差的人感染概率更大,尤其是老年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最为危险。肿瘤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受疾病本身或抗肿瘤治疗的影响,机体常常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更容易被感染,所以肿瘤患者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更应做好防护。为有效的隔离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我国多地采取了鼓励群众居家不外出等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客观上导致了肿瘤患者定期至医院复查或治疗出现困难及风险,当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还是要从整体上服从国家的政策,配合政府出台的各项管控举措。那么具体到肿瘤患者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我想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出门。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出门。若因衣食住行必须出去,我们要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也不去人员密集地方。采购生活必需品后马上回去,最大限度地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2、如果出门,一定戴口罩。千万别小看出门戴口罩这个要求,这是预防病毒最有效的手段,因为戴口罩能极大概率的避免被传染。切记!切记!

  3、勤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传播途径尚需进一步明确。无论如何,饭前洗手、便后洗手、接触东西后洗手非常必要。

  4、增强免疫力。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所有治疗手段都是配合、调动自身免疫力去抵抗病毒。自身免疫力的强弱才是战胜病毒的决定性力量。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加强营养,保证睡眠、心情愉快、适量运动,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补充一些提高免疫力食物和药物。

  5、避免扎堆返院。肿瘤患者在返院治疗时,一定要提前与自己的主管医师提前联系,避免扎推无序返院,增加互相之间的传染机会。

  疫情防控时期,尽量就近就诊

  记者: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肿瘤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患者家属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

  陈小兵:肿瘤患者特别注意事项: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由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亦可能受影响,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受到病原菌微生物的侵袭。除了做好以上几点,还要做到:

  1、尽量选择就近就诊。建议患者因病就近就诊,减少长途奔波,尤其尽量避免跨市、跨省等跨地域就诊;首选乘坐私家车,避免乘坐火车、地铁人员密集交通工具;就诊时减少陪同人员数量,如果家中有感冒、发烧或其他可能感染的家属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和陪同人员在医院期间应全程戴口罩预防飞沫传播,避免咳嗽、讲话、喷嚏的飞沫传播病毒;避开医院人员密集的地方,有序就诊;减少前来医院探望的人数,尽量留在自己病房,减少与病友的接触与交流。

  2、出现发热症状后,更加重视鉴别和排查。对于肿瘤患者,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表现症状和正常人完全不同。1)一般人感染后,表现为白细胞不高、反而低或者正常;而肿瘤患者白细胞普遍偏低。2)新型肺炎的典型表现为发热,但肿瘤患者本身就有可能出现肿瘤热,也叫癌性发热,虽然能通过使用退烧药物、多喝水等手段迅速降温,但在当下,这样的简单判断不能完全区分感染与未感染者,给医务人员在判断和鉴别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我建议若肿瘤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一定要和你的主管医生尽快联系,进行一个初步的筛查,排除肿瘤热的可能。

  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希望肿瘤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防护工作,保持乐观的心态。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可能面临目前公共交通受阻的无奈情况,难免会产生焦躁、抑郁等情绪,负面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引起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所以请患者及陪护家属认识到心理防护的重要意义,做到及时发现,同时寻找适当的途径进行自我排解。当然,从肿瘤的治疗上来讲,要分清轻重缓解,如果病情危重,需要尽快处理的急症,建议到当地的医院尽快就诊;如果牵涉到复查,或者病情稍轻的患者,能适当的延长返院时间的,可以尽量不要到医院来。

  肿瘤患者体弱,当心“雪上加霜”

  记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哪些肿瘤的治疗威胁较大?该如何应对?

  陈小兵: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缺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称为免疫功能紊乱,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我们知道,无论是化疗还是放疗,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都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损伤,也会使肿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表现的会更加明显。上述三个问题叠加,客观上来讲,所有的肿瘤患者都容易被感染,都应该积极做好防护措施。

  如果一定要进一步来细化的话,我想这次肺炎对肺部肿瘤的患者可能影响更大一些,尤其是合并有肺炎、或者肺部经过放化疗之后的患者,再者就是一些烟龄长,合并有肺不张、肺大疱的患者,本身的肺功能就非常的差,一旦感染,治疗起来就会相当的棘手。目前的状况没有有效的药物来治疗肺炎,所以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防护,防止感冒,适当的居家锻炼,增强抵抗力,也可以口服或者注射一些增强自身免疫力的药物。

  全员行动起来,严防死守战“疫”

  记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各医院住院肿瘤患者的预防安全能否保障?住院患者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陈小兵: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医护人员安全和患者及家属安全,不能单独割舍开来,一旦任何一方出现感染,出现的后果都难以估量,会对政府的联防联控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说到具体的防控措施,我想有以下几点:从医护人员安全来讲,首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认真领会并落实医院关于肺炎防控的精神,严格遵守医院防控工作手册,严格把控收治患者,防止患者聚集,自身要加强个人防护,同时也要督促患者做好防护,在住院前要准备好充足的口罩。其次,树立“全员都是防控员的意识”,加强防控知识的学习更新,扎实开展群防群控,安全存放并规范使用各类消杀用品,职工发现可疑情况,要立即通过微信、电话与院办联系,做到消息畅通,及时响应。

  从患者角度来讲,首先,住院前要向医生如实详细的汇报流行病学史,报告来源地,有无发热、咳嗽等病史,在医院就诊期间,主动接受体温检测,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防控制度如就餐制度、陪护制度等。对于必须进行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要到医院指定的地点,不要随意更改路线。其次,我们要为陪护人员制作发放陪护证,并复印身份证,严格执行“一人一陪护,中间不换人”的严防死守措施,住院期间不允许其它陪护人员或探视者来院。我想只要做到医患双方联动,双管齐下,强力执行,狠抓落实,最终一定能够达到“医患零感染”的预定目标,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居家隔离期间,讲究事项不少

  记者:居家隔离的肿痛患者,在药物治疗上有什么讲究?

  陈小兵:对于拟行放化疗的患者,若身体状态正常则再次详细评估化疗风险后进行系统化疗,仍建议在驻地化疗,避免长途旅行。对于年老体弱、多次化疗免疫状态欠佳的患者,建议推迟一段时间,或适度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和/或延长化疗周期,根据具体的化疗方案,可将原来需要输注的化疗药物改为口服,操作鉴别,风险减小。

  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或肿瘤缓解期化疗患者,建议在确保不影响肿瘤预后的前提下适度延后化疗时间,特别是术后病理提示预后较好的患者。另外,化疗强度要较以往适当降低,避免因足量化疗导致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可能合并流感、侵袭性肺炎的感染性疾病。因为“两权相害取其轻”,在疫情控制的客观条件下,疗效和安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患者的安全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重点,毕竟大多数肿瘤都是一个慢性疾病,“留得青山在,不拍没柴烧”。

  记者:居家隔离的肿痛患者,在饮食上有何讲究?如何作息?

  陈小兵:注意营养和作息;每日摄入高蛋白食物,保证营养充足;补充新鲜果蔬,达到膳食平衡;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2000ml;规律作息并充分保证睡眠时长;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加强体育锻炼。目前在网络平台上,都有很多适合居家个人锻炼的视频教程,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可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比如练瑜伽、做操、原地跑步、做平板支撑,八段锦等。

  记者: 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肿瘤患者出行,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

  陈小兵: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肿瘤患者出行时,尽量做私家车或者出租车,避免乘坐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飞机、高铁、大巴、公交车及地铁。如果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务必正确洗手后佩戴医用口罩。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准备便携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无论在路上或者医院内,人与人距离尽量间隔1米以上。

  医护应对挑战,时刻保持警惕

  记者:当前的疫情防控,对肿瘤医护人员有什么样的挑战?该如何应对?

  陈小兵: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诊断困难: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但确不是唯一的首发症状。迄今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中,有患者就诊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的典型症状。有的病例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这就为我们诊断增加了难度。

  其次,潜伏期时间仍无确切定论。钟南山院士团队的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中报道,新冠病毒的中位潜伏期为 3 天,最长可达 24 天。这一最长潜伏期远长于此前认为的14 天,这可能源于患者自行报告导致的偏差。同时,这一迹象表明,现在说不存在 “超级传播者” 仍为时过早,企业的复工期或需考虑这个最新的潜伏期数字。针对文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24天,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是否需要延长隔离期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作为肿瘤医护人员如何能够识别并远离这样的“个例”,远离被传染的危险,我想目前除了加强个人防护,不能放松警惕之外,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

  第三,肺炎发热与癌性发热的鉴别带来的挑战。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癌性发热以中低度发热为主,发展慢,病程长。二者之间的鉴别主要看肺部是否出现炎症(病毒性肺炎特有的表现)和核酸检测是否为新冠病毒阳性。但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于诊断新冠肺炎,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上,目前常用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病毒的基因测序,另一种是核酸检测。随着试剂盒使用数量的增加,潜在的检测不准确问题也引发了关注。试剂盒通常存在假阳性(误诊)和假阴性(漏诊)的问题,若无法控制次品率,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出错。如果病人刚患病,样本中病毒载量过低,可能出现假阴性(漏诊)的情况。同时,PCR 检测方法非常敏感,对实验场地、检验仪器以及操作人员的要求都非常高。有些病例有影像学表现,核酸检测有滞后性。虽然胸部CT的病毒性肺炎检出率相对较高,有专家提出:以 CT 筛查代替核酸检测来诊断新冠病毒病例”并不普遍适用,需要分地区考虑。

  对于这些挑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保持政治敏感性,关注各地区的疫情进展及反馈数字,了解患者的来源地与交通渠道;对于72小时内有发热的肿瘤患者建议前往当地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就诊排查,确诊为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立即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2、自身保持警惕,做好防护。

  3、要分清主次,区分轻重缓解,医疗资源精准投放。因为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SARS低,但传染性强,而肿瘤的治疗可能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有数年时间。因此,应优先处理新冠病毒性肺炎,肿瘤疾病相关问题待隔离排除后可经肿瘤专科医生会诊后综合诊治。对于明确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普通发热患者,建议综合医院感染科系统诊治,病情平稳后转入肿瘤专科进行抗肿瘤治疗。对于明确由于肿瘤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后因免疫状态下降导致发热感染的患者,建议肿瘤专科联合感染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后,由肿瘤科负责系统综合治疗。

  正确选用口罩,做到科学防护

  记者:疫情防控中,普通群众如何正确选用口罩?

  陈小兵:口罩有很多种,目前我们常见的口罩主要有3类: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普通棉纱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舒适层是一层纱布,佩戴时白色的纱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抚平两颊,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病原菌。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常用的N95口罩实际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防生物口罩(蓝绿色),型号1860或9132;一种是防尘口罩(白色),型号8210。市民在购买时应选择防生物的医用防护口罩,95口罩可以阻挡95%的病原菌。

  棉纱类口罩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不建议佩戴。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前面两种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 口罩)都可以。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呼吸道病人近距离接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足矣,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则需要佩戴防生物的N95口罩,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

  记者:疫情防控时期,普通群众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陈小兵:正确佩戴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口罩对折,目的是戴上之后金属鼻夹能够容易按下贴紧鼻梁。

  2.口罩的下面要盖严下巴根,上面要盖严鼻梁。

  3.按压金属夹,盖严鼻根凹陷处。使整个口罩严密贴合面部。

  4.大力测试呼吸,口罩能够一起一伏,就表明严实地戴好了口罩。

  5.脱除口罩时,自己的手,一定不要触摸口罩正面!外侧浓缩的病毒病菌污染性更大。

  6.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拉住口罩带子,不触摸口罩,拉倒前面取下。

  7.然后将口罩反折,装入塑料袋中之后再丢弃(最好剪烂)。

  记住:戴上后如果没有起伏,说明空气从旁边侧漏,泄露率就是100%,可以说毫无作用!

  防控形势严峻,消毒不能大意

  记者:疫情防控中,普通群众如何做好消毒工作?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消毒?

  陈小兵: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除去戴口罩,勤洗手外,对生活环境消毒也是控制疫情非常有效的手段。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就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目前发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酒精、乙醚、氯仿、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而75%的酒精和84消毒液是我们最长使用的化学消毒剂。

  1、醇类消毒剂 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有75%的酒精既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因此,WHO推荐含量75%的乙醇作为手消毒剂。酒精不适宜用于大面积消毒。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19%,温度等于或大于13℃以上时,遇到火星就会闪燃,使用时切记远离火种。使用前彻底清除周围易燃及可燃物,使用时不得接触明火或靠近明火。

  使用后必须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或放通风处晾干。

  家中需要酒精消毒时,可购买小瓶装酒精(≤500毫升)使用。家中不要囤积酒精。酒精容器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存放时远离火种、热源,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

  2、84消毒液

  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漂白剂,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84消毒剂有致敏作用,具有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该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该物品不燃。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可腐蚀金属,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必须用于衣物的消毒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会很快失效,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尤其是洁厕灵(一般都含有盐酸)与84消毒液千万不能一起使用,否则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氯气),轻者可能引起咳嗽、胸闷等,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因此,清洁马桶时,应将这两种物品分开使用。可以先用洁厕灵刷一遍,用水冲干净后,再用稀释后的84消毒液冲一遍。

  记者: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消毒用品紧缺,如果没有消毒用品,有没有什么办法应对?

  陈小兵:如果没有消毒用品,应对的主要办法有:戴口罩、洗手、通风、熏蒸法消毒。目前网上用挂烫机来杀灭衣服上的新冠病毒的说法,郑重声明,这是个谣言。有这闲工夫,不如用加点消毒水把衣服洗了。56℃ 且持续 30 分钟是用高温杀死新冠病毒的两个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得对衣服的每一个部位都烫 30 分钟以上才有效。这样下来,紫外线消毒简单易行。

  返岗集中时期,严把七道关口

  记者:元宵节以后,对于农村疫情防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科普工作还需要注意什么?

  陈小兵:元宵节以后,众多务工人员返城返厂返岗,流动人员迅速增多,农村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还要坚持做好如下防控措施:

  1. 严禁串门聚餐。要按规定居留在家,少外出,不串门、不集聚、不扎堆聊天,不聚餐、不凑热闹,不聚众打麻将、玩扑牌等公众娱乐活动。

  2. 严禁集聚活动。禁止举办庙会、集市等商业活动,寺庙、基督教堂等宗教活动,广场舞、乒乓球、篮球等群体性体育活动。

  3. 严禁私自外出。对应该隔离的人员,要坚决执行居家隔离、观察规定要求,决不能出现被隔离人员私自外出等现象。

  4. 严格设卡管控。做到“一断三不断”,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不能阻断必要的公路、交通、网络,不能阻断必要的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能阻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

  5. 严格动物管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禁止采购、加工经营、贩运、食用野生动物。管控好畜禽、宠物,限制宠物外出时间,及时清洗消毒,不得随意让其外出乱跑。

  6. 强化宣传引导。及时主动传递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等内容,引导村民从官方媒体、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不信谣,不传谣,更不造谣。

  7. 强化消毒灭源。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讲卫生。对公共场所特别是车站、码头、超市、菜场、村公所、农村公厕、垃圾投放点、暂存点、资源化站点以及隔离点、疫点等进行全面消毒。

  面对疫情挑战,科普任重道远

  记者:您作为资深健康科普专家,对此次疫情中的健康科普有什么感受和认识?当前的疫情科普,还有什么样的提升空间?未来,健康科普的重点将在哪些方面?

  陈小兵:当今的互联网非常的发达,乃至于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集娱乐、学习、生活、工作为一体的重要媒介。作为医生的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去拓展我们的用武之地,其中科普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这也是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首先,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占领主流媒体阵地。当前的疫情又一次暴露了伪科普满天飞,普通大众无所适从的窘境,未来的工作仍然是要继续加强真正的科普,组建正规的科普团队,形成正规军、国家队,面对出现的种种舆论热点,敢于发声,及时发声,让谣言不攻自破。

  其次,要充分利用“两微一抖”(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借助于平台受众量大,活跃粉丝多的优势,多制作一些大家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科普短片或者小视频,让普通大众对复杂的科学知识,做到通俗易懂、妇孺皆知。

  第三,关于科普的内容,要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一名医生所写的科普文章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太过严肃不利于理解和接受,对于活泼有趣的内容,大家更容易接受。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首先你得让你的受众闻到酒香,才能更好的品尝你的内容,要把握好这个度。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给了我们每个人发言的权力,但医学属于科学,有它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科学家或者是科学的践行者,自己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要有自我约束的意识,要时刻保持理性的态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看待问题,对于一些质疑与看法不要去刻意的拔高和贬低。比如,我自己就是利用我的抖音《健康来也》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做科普版解读,受到同行的关注;同时,针对宅在家里的隔离观察者,为了鼓励和带动大家运动,我及时对以往发布过的“抖肩舞”视频等进行剪映和再创作,变换形式重新发布,受到广泛赞誉。

  【本文来源:河南科技报】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