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活动
王振宁:武汉抗疫 做一名坚强的“逆行者”
2020-02-21 09:50  稿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振宁

  王振宁,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胃肠肿瘤外科主任、胃肠肿瘤精准诊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亊,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整合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秘书长、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为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8项,发表SCI论文208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曾获 “中国医师奖”、“辽宁教育年度人物”、“辽宁青年名医”等荣誉称号。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湖北,尤其是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面对严峻的疫情,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协调、调度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紧急奔赴湖北,驰援武汉。我于2020年2月9日率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投身到这场全国人民与新冠肺炎的战斗中。

  来到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业已工作10天。面对疫情,有困难、有痛苦,更有感慨甚至感动。

  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田利国编审之约,在此,将我及我们医疗队在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的部分工作作一介绍。

  1 紧急组队 星夜出发

  2020年2月9日13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的通知,要求紧急组织派遣医疗队并于当日出发,支援武汉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这已经是我院第三次接到驰援武汉的任务。此前,我作为医院的党委书记,已经两次参与组织并送别医疗队出征,但这一次时间要求的特别紧,近期湖北武汉确诊和疑似病人数量不断增加,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武汉的疫情战斗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虽然我是一名肿瘤外科医生,但首先是一名医生。医生职责告诉我:国家有难,义不容辞!面对疫情和武汉亟待救治的病人,我早已做好随时赶赴第一线的准备。我不能只在后方给战友们加油,我要去形势最严峻的地方与他们一起战斗!我向医院主动请缨,也在心里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把肺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降低,也一定要把全体医疗队员平安带回来!

  时间紧张,医院各部门紧急动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与医务部、组织工作部、护理部负责医疗队员的遴选。令人欣慰和感动的是,全院医护人员得到消息后纷纷积极响应,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了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组建工作。所有医疗队队员都是主动请战,接到任务后,没有一个人犹豫!有的队员当天还在上班,与同事紧急交接工作后,来不及回家就接过医院准备的行李出发了。因为在武汉主要是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我们医疗队的队员主要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护理等学科,共计60人,其中临床医师30人,护理人员30人,包括共产党员27人(含预备党员1人)。医院的后勤保障部门也行动迅速,积极协调配合,很快就完成了医疗和生活物资的筹备工作,短短3个小时内竟然还为我们准备好了4台呼吸机随医疗队同机出发。

  带着辽宁省卫健委、中国医科大学和我院领导的嘱托和期望,当晚22时我们登上了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包机。在飞机上,我抓紧时间就带领大家开始了工作,经过讨论,按照分工协作、优化组合的原则,全体队员共分6个小组,力争以最短的时间、最合理的搭配,迅速投入到一线工作中。

  2月10日凌晨零点20分,飞机平稳的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全体医疗队队员情绪饱满,每个人仿佛都在心里说:武汉的战友们,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第三批医疗队来了,我们准备好了!

  凌晨4时,医疗队顺利完成了全部物资的搬运。短暂休息后,全体队员迅速开始了进入隔离病房之前的院感防控培训。为了战胜疫情,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精准救治、科学防护”,大家互相监督,不断练习,不断纠错,为了打赢与新冠肺炎的战斗,大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初次对接 形势严峻

  抵达武汉当日,10日上午9时,我与我院护理部高丽红副主任、医务部于娜副主任、感染科负责院感工作的张欣医生一同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下称武汉协和西院)与院方进行工作对接。辽宁省对口支援湖北新冠肺炎防控前方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辽宁省卫健委科教处梁宏军处长也专程赶到武汉协和西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汪宏波同志、党委组织部部长龙洪波同志代表医院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听完协和医院的介绍后,我感到形势比预期的更加严峻。武汉协和西院是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按原计划,我们医疗队负责医院13楼东病区,共50张床位,已经收治了4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其中21例重症,1例危重症。但是,由于医院14楼西病区是新改建的新冠肺炎收治病区,病区医生人员紧张,而且缺少呼吸急重症治疗的经验,医疗工作压力很大。因此,武汉协和西院院方迫切希望我们医疗队能选派骨干力量增援14楼西病区。为救治更多危重病人,我同意了医院的安排。但是,这意味着我们要分出6名队员增援14楼西病区,另外54名队员也要接手13楼东病区的医疗工作。

  3 精兵强将,全力攻坚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我们医疗队治疗核心小组马上调整工作方案,将病房病人实行轻重分离管理,重症病人分级筛选,分组管理,每组由固定医生小组负责,组长相当于病房主治医师,便于迅速掌握病人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护理组由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专业的骨干护士牵头,这样,每例重症病人都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设立三级查房制度,查房教授分别是重症医学科栾正刚教授、呼吸与危重症科刘璠教授和医务部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科于娜副教授,有针对性的对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

  在院感防护方面,我要求全体医疗队队员全员过筛子!一个也不能少!医疗队建立了由医务部于娜、护理部高丽红、器官移植科李晓飞和感染科张欣等同志组成的感控专家组,先集中,后分组,进行感染防护的实操培训,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穿脱防护用具的考评,务必确保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

  4 团队协作,初战告捷

  紧张的工作开始了。

  负责增援14楼西病区的是感染科张欣和呼吸科秦铮两位医生,他们勇敢地承担起病区挑大梁的任务,分组管理病人,确认每例病人肺CT的复查日期和核酸检测时间和结果,查看每一例病人的治疗方案和检查结果,快速明确治疗方案。第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时,张欣医生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但还在嘱咐大家:“晚上还要进行重症病例讨论”,“要降低病死率,该上机的病人一定要上机”。

  2月12日深夜,增援14楼西病区的6人小组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1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情况危急!收到求援信息,医疗队呼吸与危重症科任媛医生立即远程指导,指令明确、思路清晰。“看一下他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压力调到8,呼吸频率先调到20观察10分钟,看能否耐受”,“现在潮气量太大,400~500上下就可以”。 病人的情况一点点好转,终于稳定了!14楼西病区微信群里协和医院的医生们一片欢呼,一连串地给我们的队员点赞!这是6人小组增援武汉协和西院14楼西病区后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第一例病人,也是该病区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当日零死亡病例!我们医疗队队员们用高水平的专业精神和业务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仅救治了这例危重病人,也极大地鼓舞了该病区医务人员的信心和斗志!

  我为我的队员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在我们接管的当天,我们医疗队负责的13楼东病区50张床位全部收满病人,都是重症和危重症,而且存在多种合并症(消化道出血,慢性肾功不全终末期,糖尿病,高血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医疗队队员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熟悉病人病情,熟悉信息系统,熟悉诊治流程,要在短短的1天内完成这些工作,队员们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医疗队队员们像真正的战士一样,用尽职、担当、勇气和专业践行从医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队员秦铮同志说:“让病人早日康复,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我必尽我所能,挽救生命。”

  一次,13楼东病区的1例危重病人氧合持续下降,医疗队队员张健医生立即投入抢救,高流量给氧、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氧合改善仍不明显,指脉氧最低降至72%,情况危急,可能需要上VV-ECMO。栾正刚、刘璠两位教授第一时间向我汇报,我立即嘱咐他们全力救治,同时与武汉协和医院联系,作好上ECMO的准备预案。病房内,队员们在紧张抢救;病房外,我带领大家协调人员、调配物资,做好ECMO上机的一切准备!经过肺复张、保护性通气治疗、调整镇痛镇静药物等治疗,病人氧合逐步改善,指脉氧逐渐上升至95%以上,暂时不需要ECMO了。集结在病房外ECMO团队表示,虽然暂时没能发挥作用,但是,为了我们来时的诺言,“不放弃一例病人”,这一切都值得。

  紧张的工作刚刚平静,又出现了新的情况。1例病情已经趋于稳定的64岁女病人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张健医生快速赶到,病人已呼吸极度窘迫,口唇明显发绀。在抢救过程中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病人的丈夫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住在邻床,此时他情绪非常激动,起身就要冲向医护人员。要一面保护护士不受伤害,又要一面抢救病人。张健医生脱口而出:“现在只有我能救她,你要冷静!”病人的丈夫慢慢安静下来。张健医生冷静地分析病情,考虑病人可能是过敏引起的喉头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立即通过迅速的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肾上腺素、甲强龙静推,快速扩容,气管插管准备,医护配合完美,一系列抢救措施一气呵成,病人情况逐渐好转。事后,病人家属找到医生,诚恳地感谢和道歉,“刚才实在对不起,你们真的是救命恩人,谢谢你们。”

  医疗队队员鼓励病人积极乐观,战胜疾病

  我作为医疗队的领队,是队员们的领导,更是队员们的大哥哥和服务员。在工作中,我经常鼓励大家,勇于为他们承担责任;生活上,更要关心和爱护队员,尽全力保证大家的安全。医疗队对员们的出色表现也深深地感动着我、鼓舞着我。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在展示医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仅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

  武汉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

  虽然在武汉疫情一线工作仅仅10天,但我想这一定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必将给我的医学生涯涂上重重的一笔,让我再次深刻认识医学的本质,重新审视医生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与疫情战斗还没有结束。我将和医疗队全体队员一起带着必胜的信念,继续战斗,迎接疫情防控斗争的最后胜利!

  就像我们医疗队的一位队员所说:待到病魔除,吾辈共赏樱!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