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抗癌协会 > 癌症康复 > 抗癌明星 正文
抗癌30年,心有阳光 不惧死亡
2018-05-23 02:11  稿源: 康复会

  简介:史安利,女,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康复会主任委员,北京癌症康复会副会长。

  史安利教授今年已是一位72岁的老同志,两鬓的白发散发着阅历和沧桑,但她的神情气质、举止风度、笑语嫣然却仿佛停留在中年女性的活力干练状态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一、国家医疗卫生管理事业的战士

  1968年,因亲眼目睹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史安利在农村插队期间自学成为一名赤脚医生。1976年,她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原本可以成为全国知名妇产科医学专家、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北医张丽珠教授的得意弟子,却被国家卫生部一纸调令,从此与医学和卫生部结缘,直到退休。三十多年来,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先后参与了国家中长期医药科技发展规划制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组织1978年第一届国家科技大会;带领成立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颁发上百部国家各类医药卫生标准;设立国家医学重点实验室及各种重大疾病防治机构,如全国肿瘤防办、心防办和脑防办等;负责国际交流和留学生选派项目期间,争取国内外政府和非政府各种医学奖学金,每年选派近3000名优秀留学人员出国深造,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医学科研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三度抗癌,成为抗癌组织的旗帜

  1985年,史安利被卫生部选派到比利时鲁汶大学世界卫生组织高级研修班学习,并准备赴日内瓦工作。但在学习结束时,她却遭遇到了生命的第一个严重打击,她被布鲁塞尔肿瘤医院诊断为中期乳腺癌,年仅38岁的她被送回国内治疗,从此开始了与肿瘤奋挣的三十多年。

  这三十年里,她数度遭遇肿瘤打击,经历了三场与癌共舞:第一次实施乳腺根除术时,因当时没有更好的技术和药物,手术将大部分受累肌肉、血管和淋巴组织全部切除,胸部只留下一层皮肤包裹着心脏,手臂因回流受阻肿得比平常近乎两倍粗,长期的化疗药物也使血管脆得无法再输液。当时她不愿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情况。只是曾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39岁的自己身上?她在肿瘤医院的病历编号和厚度,都成为医生和护士的谈资。

  2003年,史安利再次被查出直结肠癌,当时58岁的她,身体状况已远不比当年,却要再一次面对令人颤抖的放化疗。治疗带给她彻骨的难受,晚上会从梦中疼醒,因病痛而生的烦躁也曾使她多次与家人发生争吵,甚至到治疗后期,远远看到医院的牌子就想吐……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她心里非常抑郁。只是已经历过一次癌症的她,对生的渴望更加强烈。即便面对疼痛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在身体极度抗拒的情况下,她也始终坚信,既然老天已给过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就会再次送给她好运的。

  2015年夏,史安利和同事们积极地筹备第十八届全球乳腺癌患者支持大会,在大会召开前的一个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通知她,右侧乳腺时隔29年再次遭受到恶性肿瘤的侵犯。两天后,她毅然接受了右乳切除手术,术后第五天前往医院拆线,次日就来到大会上,因为她是大会主席。在开幕式发言时,她表面看起来淡定自若,其实衣服里绑满了绷带、纱布和引流管。发言结束后,她直接到场外的救护车上抽血和化验。她的这种无惧病痛,仍坚持在工作前线的精神,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是的,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手术,没有尽头的化学治疗和圈圈点点的放射治疗,见证了史安利,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传奇女性,她数次与死神交手,却总是努力回归现实。史安利的一生注定不平凡,也注定与癌症康复事业结缘。在她患病和住院期间,她得到了彭玉部长、孙燕院士和储大同主任的关照,收到徐光伟院长和宋琳琳教授的关心。也正是在这些领导、院士和教授的推动下,史安利参加了癌症康复组织的很多活动,一方面让她对人生和死亡有了新认识,她看到了和她一样的癌症患者是如何对待疾病和死亡的,大家阳光、乐观的一面深深触动了她,使她增强了抗击癌症的信心,另一方面,把肿瘤防治康复事业发展壮大这件事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2010年,史安利正式接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会长一职。

  她认为,是大家帮助她敞开了心扉,更好地康复,所以自己也应该帮助更多人。因为癌症患者出院后,能够在康复期间得到更多的科学康复知识,规范地进行康复非常重要。在她的领导下,这个癌症患者组织发生了根本变化:全国发展到了上百家会员单位,从此癌症患者有了自己的婆家。她创立了两岸四地(港、澳、台、大陆)的癌症康复论坛;每年举办康复组织骨干培训班;每年的肿瘤防治宣传周上,全国统一举行《同一天一起行》健步走活动;实施了营养干预工程;组织推广了通络操;组织科普知识教育活动,加强和提高肿瘤预防意识,带领大家走中国科学抗癌和群体抗癌的道路。

  三、肿瘤康复慈善事业的开拓者

  在肿瘤防治康复事业中,史安利明白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缺药少钱”,靶向药物的昂贵让患者见而生畏,很多癌症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的干脆放弃治疗。因药品注册制度和新药价格昂贵,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一直严重影响着医疗的发展,国家也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十年前,史安利就不停地在卫计委、药监局、海关和财政部之间进行汇报、申述和请求,在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和国家最大的药企之间斡旋,一个从无到有的项目就这样在她的努力和付出中产生了,在中国癌症基金会,史安利创建了患者援助项目,推出了赫赛丁、索坦、赛可瑞、英力达和必赛吉等药品的捐赠活动,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和热线服务中心及互联网APP服务系统为全国患者服务,药品捐赠价值每年约30亿人民币,覆盖患者约十几万,城市约200多个,医院约500多家。这个项目的存在,挽救了数万患者的生命,让他们重获新生。现在,国家已将许多进口药品纳入医保,实行进口免税等措施,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更大的福音。

  史安利抗癌的30年,令我们尊敬的不仅是她对抗癌症的勇气,还有她对康复事业的执着与付出。心有大爱,才能刚强。正如史安利所说,不知未来自己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但不管怎么样,只要心里有爱有阳光,就什么都不怕!她的重生更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