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主办的2016年世界抗癌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法国癌症协会承办。会议围绕主题“引领行动,激发变革(Mobilising Action, Inspiring Change)”,通过主题发言、专题报告、壁报交流、圆桌讨论、现场辩论等形式对癌症的预防和筛查、诊断和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癌症防控系统、社会组织能力提升五方面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此次大会与以往不同,特别增设了慢病专场(NCD Programme)和首席执行官专场(CEO Programme),囊括了癌症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制定与研究等方面内容,深入探讨了控烟、筛查、癌症康复、心理辅导等防控手段,突出了社会组织在癌症防控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大会会期4天,设有144个专场,500个学术报告,收录688篇学术论文摘要。来自世界139个国家的326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中国代表100余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国抗癌协会代表团由理事长郝希山院士率队,在会议期间颇受瞩目,取得累累硕果。46人论文被大会遴选为口头发言和壁报交流篇目。会议期间,我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秘书长王瑛教授受邀出席2016世界癌症领导人峰会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会员代表大会。与此同时,王瑛秘书长受邀参加全球首席执行官(CEO)专场。
开幕式
10月31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和西班牙王妃利兹出席了2016世界抗癌大会开幕式。法国总统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谈到,癌症已成为世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400万例癌症,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会增长到1900万例。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由于资源分配的差异,基础医疗供给不足,缺乏早诊早治等预防措施,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更是持续增长。国际抗癌联盟(UICC)主席桑奇亚・阿兰达(Sanchia Aranda)教授谈到,癌症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在全世界快速蔓延,对人类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与心血管疾病等其他非传染性疾病一样,吸烟、营养不良、肥胖、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也是导致癌症的危险因素。因此,西班牙王妃利兹(Her Majesty Queen Letitzia of Spain)呼吁,癌症防控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要加强国际间合作,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并加以实施。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强调,抗击癌症我们人人有责,需要多方努力才能攻克。
中国专场
11月2日,大会特设中国专场。以“中国的癌症治疗和转化研究”(Cancer Treatment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China)为主题,从40余篇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投稿中遴选出4篇作为中国专场发言报告。中国专场讲者的平均年龄37岁,他们分别是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桑梅香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凌泓教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李凌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的唐洁教授。四位讲者分别就PAX2和A1B1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在ER阳性乳腺癌它莫西芬耐药中的机制研究、BRCA1相关A复合物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三阴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分析、以人群为基础的高危型HPV载量与分型检测对宫颈高级别病变预测价值的前瞻性队列研究、ESRP1在上皮性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选择性剪接及临床意义等内容做了详尽的报告。专场由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副理事长张启凡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强教授主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主席克里斯・威尔德教授(Christopher Wild)、国际乳腺疾病协会(SIS)秘书长马瑞奥・科斯塔教授(Mauricio Costa)等国际著名肿瘤学专家,共计200余人前来参加中国专场。
“全球村”展台
“全球村”展台是大会的另一个亮点,汇集了来自世界57个政府机构、癌症组织和医药企业参展。此次,中国抗癌协会在“全球村”设立展台,先后接待了来自亚洲、美洲、非洲、欧洲等70余个国家的参会代表,并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英国卫生部区域办公室、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以色列癌症协会等就今后双方建立国际合作进行了交流。展览会上,中国抗癌协会发放宣传资料,为国内外千余名代表提供了交流平台。
 |
中国专场主持人 |
 |
中国专场主持人讲者合影 |
 |
郝希山理事长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主席会谈 |
 |
中国抗癌协会展台 |
 |
中国代表团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