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国际肿瘤研究高峰论坛在津召开
2015-05-13 03:45  稿源:中国抗癌协会

  5月9日-10日,“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国际肿瘤研究高峰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肿瘤研究中心、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单位联合承办。大会主题是“肿瘤研究的前沿和方向”。此次大会邀请到Jack W. Szostak、Thomas C. Südhof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中美两国院士,15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除了大会特邀报告,还设立了胃癌、肺癌与生物治疗、乳腺癌、肿瘤治疗新技术等4个分会场,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与会代表从肿瘤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讲座与互动讨论,开展了一场高层次、跨学科、前瞻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开幕式由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代表Richard Roberts教授、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吴炯博士、承办单位代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王平教授、中国科协副主席沈岩院士、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教授分别在开幕式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回顾了世界癌症防控现状,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肿瘤防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除了缺乏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及治疗服务之外,发展中国家的医生和民众能否获取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技术和理念更是其中之关键。肿瘤的防控在医学领域目前已经上升为“全球战略”,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在其间的作用举足轻重。让中国肿瘤学术水平接轨国际,提升中国肿瘤防控水平,降低中国新发肿瘤病例和死亡率,将对全球肿瘤防控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国抗癌协会作为目前中国国内最高、最大的学术交流平台将承担这一重要任务,这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抗癌协会的重要发展战略。郝希山院士表示,此次峰会是诺贝尔奖得主对话中国肿瘤防控的开始,其价值和意义都是非凡的。中国抗癌协会将努力使之成为中国肿瘤防控真正的“国际智库”,从而推动中国肿瘤防控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大会特邀发言专家包括2009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麻省总医院遗传学教授Jack W. Szostak,20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西澳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Barry J. Marshall,2006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总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Craig C. Mello,201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和细胞生理学教授Thomas C. Südhof,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Brian J. Druker,美国科学院院士、南加州大学人文艺术科学学院院长Steve A. Kay教授,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院长Alan F. List,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研究员刘新垣院士等。

  特邀嘉宾的讲座精彩纷呈,现场提问和交流热烈紧张。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机理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Jack W. Szostak教授与现场专家交流了“端粒和端粒酶对癌症和老化的作用”,提出应该关注和努力解决因切断体细胞内端粒酶以防止肿瘤生长与切断后导致组织再生失败引起机体老化的问题,使端粒酶疗法成为癌症治疗新的方向。Craig C.Mello教授探讨了有机体如何使用搜索机制生成基因表达程序以及保护繁殖下一代的生命延续基因,提出这些程序可以使研究者精确地查询、控制和修改细胞的基因信息,从而解开生命之谜并加速新药物的发现,引发分子遗传学领域的革命。Carl H.June教授提出,临床试验表明,嵌合抗原受体治疗(CAR)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治疗为代表的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法(ACT)对成人和儿童均有效,可广泛用于普通实体肿瘤的治疗,未来即将成为主流抗癌治疗新方法。詹启敏院士通过食管癌的基因组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结合临床信息,发现了8个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有显著突变意义的基因,其中FAM135B基因是首次在人类肿瘤中报道,同时发现多条重要的细胞调控通路的重要改变,这些研究对于探讨食管癌的分子标志物和肿瘤药靶有较大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于金明院士提出,目前世界范围内肿瘤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肿瘤异质性无时无处不在,是当今肿瘤治疗的瓶颈,而个体化治疗是解决瓶颈的根本,实践个体化医学的途径是4P转化医学。肿瘤个体化治疗策略关注患者因素、肿瘤因素、治疗因素及影像学组学、基因组学及信息组学等难以确定的新型因素。

  分会场专题讲座是此次大会的重要内容,包括胃癌、肺癌与生物治疗、乳腺癌、肿瘤治疗新技术等四个分会场,涉及肿瘤基础研究、临床、护理及康复等诸多方面。季加孚、石远凯、徐兵河、王平、郭志、李树玲、沈镇宙、张瑾、邵志敏、江泽飞、梁寒、任秀宝、支修益、王贵齐、巴一、林洪生、中村清吾、溝江纯悦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相关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沟通,这将促进国内外肿瘤领域学术交流和分支学科的发展。大会于5月10日中午闭幕,郝希山院士主持了闭幕式。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张宁教授做了精彩的总结发言。

  癌症没有国界,抗击癌症的行动更没有国界。本次大会的举办,对快速推动世界范围内癌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对接、快速提升世界范围内的癌症诊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肿瘤防治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中国和世界都亟需一场高端、深度的对话,来探讨未来肿瘤防控所面对的共同挑战,中国抗癌协会通过举办本次高层次、跨学科、前瞻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为中国提供一个与世界最先进医学技术水平对话的交流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英语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健康报、中国医学论坛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50余家媒体给予大会跟踪报道,刊发了百余条新闻,对大会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会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嘉宾合影
大会现场
大会学术报告现场
大会特邀报告
大会特邀报告
大会特邀报告
乳腺癌分会场 胃癌分会场
肿瘤治疗新技术分会场 肺癌与生物治疗分会场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