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以大肠最为多见,随着年龄增加肠息肉的发病也逐渐增加,常常为多发性,男性多于女性,并且息肉的恶变率也是随着息肉的变大而增加的。多数人没有症状,部分可有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较大的肠道息肉患者可能会出现鲜血便、腹痛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引起肠梗阻、肠套叠。
这些在胃肠镜下看上去大小形态不同的息肉,根据病理检测的结果分为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等。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可以通过外观、大小、形态及颜色等大概判断它的性质、有没有恶变倾向。其中腺瘤型息肉是消化道息肉的最常见类型,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因为有一定的恶变几率,因此在明确了息肉的病理类型为腺瘤尤其是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后,建议病人早期进行内镜下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现在,内镜下治疗的水平有着很快的提高,通常直径不超过3cm大小的良性带蒂息肉可以通过胃镜或肠镜进行切除。内镜下切除的优势在于如果病人是高龄患者或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部分已经发生早期癌变的胃肠道息肉也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切除治疗。医生建议治疗前可以通过超声胃镜或肠镜检查,了解息肉病变浸润的深度,以便决定治疗时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简称EMR术)还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简称ESD术)。治疗顺利者一般术后住院观察24小时到48小时即可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