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抗癌协会 > 癌症康复 > 康复常识 正文
关注“优逝”,责无旁贷
2012-05-03 04:44  稿源: 《健康报》

  ——纪念10月8日“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日”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康复部部长 刘端祺

  2005年,在世界各地的“ 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学会”和国际性“优逝”组织“姑息治疗之声”的联合倡导下,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日” 。我国积极响应这一倡议,于当年10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届“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日”活动。这一全世界呼唤和支持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的联合行动日,目的在于提高全体民众对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的认识及理解,引起全社会对危重濒危患者生存状态的关注,让“优逝”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我国,对“优生”已经深入人心;对“优逝”则还有些陌生,甚至讳莫如深。这使“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日”的宣传尤显必要。今天是第6个“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日”,关注“优逝”再次成为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话题。

  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阻塞性肺病、某些晚期心肝肾疾病的功能衰竭、脑血管病、神经-肌肉变性性疾病、高龄老人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晚期艾滋病等,常常迁延数年经久不愈,以致最终不治。如何让这些患者在疾病全程,特别是在病笃的终末期,“全人”都得到无微不至的医学照护;在死亡不可避免时无痛苦、有尊严地安详离世,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令医学界颇为尴尬的是,近一、二十年,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尽管许多慢性疾病的治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存活期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经过长期的抗菌、免疫、手术、放化疗、透析、移植及其他“对因”“根治性”治疗后,还能带病、带瘤生存更长一段时间。在生命获得延长的这段时间内,许多患者的精神心理负担很重;躯体也有诸多不适,如疼痛、乏力、贫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腹水、营养不良、水肿、人工造口和经久不愈发出恶臭的感染创面等,都使其倍受折磨,身心交瘁。与若干年前相比,我国当前需要进行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患者明显增加,医疗支出和工作量也明显加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医学技术发展后带给我们的新问题,如不正视并加以解决,使诊疗技术的进步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姑息治疗乃至临终关怀“同步发展”,将使医学发展陷入“科学主义”的泥坑,成为只管生物意义上的“病”,不管心理和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跛子;使医生成为只管患者“活得长”,不管患者“活得好”的医学流水手工作坊流水线上的“工匠”。同时,由于普遍存在我国卫生部发言人指出的,“最后一个月花掉一生80%医药费”的状况,对疾病晚期患者非理性、非专业“无害也无效”甚至“有害又无效”的过度治疗、不当治疗,极大地增加了全民医疗支出,会拖垮整个医疗保障体系。

  因此,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已不再是一个仅与少数人有关的单纯技术问题,还是一个牵涉到“医学为了什么,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姑息医学的发展程度在国际上已被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事业发达程度及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过去那种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工作不被重视,受冷落的局面已大为改观,姑息治疗已经走上前台,成为治疗的“主角”。国外有的专家以此为专长,建立独立学科,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获得业内好评,享有盛名。我国的不少专家近些年也纷纷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将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做为研究重点,赢得同行们的尊敬;姑息治疗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比重已经迅速增加,已有更多患者获益。应当说,我国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事业已经起步,并必将吸引更多青年医生投身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