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学术会议  >  学术首页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高峰论坛举行
2011-12-07 03:21  稿源:

  11月29日,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高峰论坛举行。中国抗癌协会组织部张静部长出席会议,倪泉兴教授与来自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的李兆申教授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就他们提出的问题与报告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倪泉兴教授强调,和“癌中之王”进行战斗,只有做到早期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才能掌握治疗主动权。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如上海市2000年已达10.0/10万,较20年前增加了1.5倍。2008年上海市区常住人口中新发病例1800例。2010年后发病率已升高至11.0/10万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是胰腺癌高发国家,如德国每年就有12,900人患胰腺癌。同年统计全球胰腺癌新增病例数为21.64万,死亡病例达21.33万,病死率极高。由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特殊,早期发现困难,肿瘤转移发生早,手术切除率低,治疗效果很差,故5年生存率近二十年来一直徘徊在5%左右,整体诊治水平不高。

  据统计,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每年前来就诊的胰腺癌患者中,不足20%的患者属于早期,超过80%的患者都是进展期(中晚期)。“需要指出的是,胰腺癌从细胞变异到临床发现一般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胰腺变异细胞从诞生到有转移性的细胞需要9年,这是第一时段。第二时段是从转移性细胞到临床发现,这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倪泉兴教授说“如果能在第一个9年的时段里发现这些肿瘤,那么患者的生存机率将大大提高。”

  目前,通常的胰腺癌检查手段如B超,由于受气体反射干扰,很难探查到直径较小的胰腺肿瘤。而经CT发现的胰腺肿瘤,大多直径也在2公分以上,小于1公分的肿瘤也很难早期发现。倪泉兴教授表示,胰腺癌不像其他肿瘤,缺乏有效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是制约其早期发现的重要原因。为此,新一届的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将会注重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工作相结合,寻找到有效的与胰腺癌相关联的生物标记物,以尽早发现肿瘤。同时,倪泉兴教授建议普通市民,特别是那些有长期吸烟史、或者有慢性胰腺炎,或者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中上腹不适、腹部饱涨、不明原因的消瘦、腹泻、腰酸背痛以及黄疸(GDP)高等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尽早得到发现,及时进行治疗。

  倪泉兴教授表示,规范的、彻底的手术治疗是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手段。同时需要积极倡导多学科综合诊断治疗,应强调的是规范的外科根治性手术仍然是综合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尤其对可切除的肿瘤更是如此。另外,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整体治疗水平。据悉,我院在去年就在国际上率先采用腹腔镜引导下的术中放疗治疗进展期的胰腺癌患者。通过外科和放疗科的联合,使得原本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实施放疗,解决了过去外部放射治疗剂量无法提高的问题。正是这种充分将外科微创技术和术中放疗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众多在严重疼痛挣扎中的病人缓解了疼痛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

  本次高峰论坛上,各位与会专家就胰腺癌的诊断达成了共识,并讨论通过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行业试行)。倪泉兴教授指出,有了这本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可使今后胰腺癌的诊断具有可操作性,促使胰腺癌的诊疗更加规范、统一。

  会议最后,由刘永雄教授与彭淑牖教授为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颁发了“第二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聘书”。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