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中国癌症防治科普宣传促进计划2010年《传递希望》—大肠癌在杭州启动
2010-06-01 08:22  稿源:中国抗癌协会

  2010年5月30日上午,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0年“《传递希望》——中国癌症防治科普宣传促进计划”大肠癌主题活动在杭州启动。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张广超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教授,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王新光副总经理以及来自全国的30余家报纸、杂志、网络、电台、电视台的主流媒体出席了此次启动会。

出席活动领导

  张广超教授在发言中表示2010年是中国癌症防治科普宣传促进计划的第三个年头。三年来,从对话希望、携手希望到如今的传递希望,大众对癌症的了解有了显著提高,肠癌早期筛查和监控网也逐步建立起来,在癌症治疗方面,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治疗越来越规范,患者的治疗疗效更理想。在大肠癌早期筛查方面,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上百个早诊早治基地,对癌症高发地区患者进行筛查和监控。2010年5月,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为牵头单位,组织全国26家医院开始启动大肠癌登记随访项目,将系统登记患者从初诊、手术、术后治疗、随访等各阶段的诊治信息,配合临床定期随访,给予患者一定的指导意见,提高其对诊疗行为的配合度,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在综合治疗方面,不仅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改变了不少过去被判为不治之症而束手待毙患者的命运。目前晚期大肠癌的平均生存率,比50年代提高了3.5倍,生存率的改善除了细胞毒性药物,还应归功于分子靶向治疗。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使众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从中获益,可长期生存。此外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方法,为转移复发性结直肠癌,尤其是为已进行过辅助化疗的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可选择的靶向药物,而且口服靶向化疗药可以使患者在家接受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张苏展教授在关于结直肠癌的主题发言中指出,近年来结直肠癌是各种癌症中治疗最有希望的癌症。它的希望表现在全世界各国肿瘤专家与制药领域的共同努力下,对肠癌的各种治疗方法有了新的突破,这种突破已直接反映到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与死亡率下降,而这种改变是其他癌肿不常见到的。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与诊断时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晚期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而早期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2%。对大肠癌的筛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现有医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综合治疗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改变了不少过去被判为不治之症而束手待毙患者的命运。目前晚期大肠癌的平均生存率已获大幅度提高。全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更使患者生存期延长近5个月。而且,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问世,提供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抗癌战略,在化疗药物的强大活力之外,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出色表现将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晚期结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将不再是梦想。此外,口服靶向化疗药的出现使患者可以在家接受治疗,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支修益部长主持了会议并介绍了2010年《传递希望》活动的情况,杭州的大肠癌主题活动作为2010年《传递希望》的第一站,张广超秘书长将象征希望的火炬传递给大肠癌专家张苏展教授,期望通过肿瘤专家的力量为广大的患者及家属传递生的希望,让肿瘤患者拥有健康的生活逐步变为现实。希望火炬的燃烧伴随着更多肿瘤专家与各位媒体的参与,把希望传递到全国各地,把希望传递给广大的肿瘤专家及家属。

  各位专家对到会媒体围绕大肠癌的治疗、诊断与饮食情况等方面向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回答。

  下午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中医医院的多位专家为近200名病患及家属作了大肠癌科普知识讲座,并举行了义诊咨询活动。

活动现场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