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会员服务  >  会员之声
荆瑞 | 探基因奥秘:基础与临床携手,谱生命华彩乐章
2025-07-17 16:36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荆瑞

  在2025年7月16日,第20期CACA前沿播的直播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研究员的分享,宛如一道划破科学夜空的璀璨强光,穿透重重迷雾,引领我们踏入基因转录领域那既波澜壮阔又精细入微的奇妙世界,更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双向奔赴所蕴含的重大意义。

  转录研究领域,长久以来被国际顶尖实验室牢牢垄断,其技术门槛之高,犹如攀登一座陡峭险峻的科学珠峰,令众多科研团队望而却步。然而,徐彦辉团队自 2015 年起,便毅然决然地布局转录动态研究,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征程。经过十年的不懈技术攻关,他们创新性地开发出“转录暂停模板”与冷冻电镜联用技术。这一策略巧妙地利用缺乏 ATP 的体外转录体系,将 RNA 聚合酶精准“卡顿”在转录起始后的特定碱基位置。结合 300 kV 冷冻电镜的超高分辨率成像,如同给微观世界装上了一双“超级慧眼”, 成功捕获了 Pol II 的 10 个关键连续中间态及 Pol III 的若干构象。这一开创性的方法,被学界高度赞誉为“将生命快进过程转化为慢动作电影”,为解析动态生物大分子机器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打破了国际实验室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为中国科研在基因转录领域赢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当直播画面定格在转录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分子的排列组合,更是生命科学探索的永恒主题——在微观世界中寻找宏观答案,在基础研究中孕育临床突破。

  在CACA前沿播中,高达40%的内容聚焦于基础研究,这一战略倾斜源于肺癌、食管癌等中晚期癌症五年生存率不足20%的残酷现实,它时刻如悬顶之剑,时刻警示我们:唯有深挖肿瘤本质,方能扭转生命凋零的危局。面对这一生死挑战,樊代明院士的论断振聋发聩:“唯一的办法是除了掌握现有技术外,一定要追根到底,向基础求教,把肿瘤的本质搞清楚!”这绝非空洞呼吁,而是被历史反复验证的真理。酪氨酸激酶BCR-ABL1融合蛋白的晶体结构解析,正是“向基础求教”的辉煌战果:科学家如同破译癌细胞“密码本”,精准指导伊马替尼的理性设计,将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年生存率从<20%逆袭至>80%——这不仅是数字的飞跃,更是基础研究赋能临床的鲜活史诗。

  然而,肿瘤仍是顽固堡垒。手术刀、放疗仪、靶向药、免疫疗法这些“技术利器”,纵然是珍贵的“果实”,在肿瘤转移与耐药的狡诈反扑前仍显无力。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超越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直抵肿瘤发生的生命暗河:追溯基因蓝图中埋下的祸根,揭开癌细胞像“特洛伊木马”那样,和微环境、免疫系统进行隐秘“对话”的秘密,揪出它在扩散路上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唯有如此全景式洞察,才能终结在症状迷宫中徒劳打转的困境。对此,樊代明院士以战略家的锐利目光,刺破了医学发展的迷思:若沉迷技术“雕虫小技”,甘当“高级技工”,医学终成无根浮萍。他高举“回归本源”旗帜,将整合医学铸为贯通基础与临床、融合多学科智慧的战略体系:强力摧毁学科高墙,让基础发现的深根(如结构解析)滋养临床应用的硕果(如生存率跃升),再以临床死结(如耐药)倒逼基础向未知掘进,形成“根果相生”的智慧循环。他警醒世人:医学不回归基础,就是无本之木,再繁茂的技术枝叶终将枯萎。

  樊院士的思想如灯塔穿透迷雾,照亮“向下深扎根系,向上催生硕果”的征途——这正是整合医学融通“根”与“果”的大智慧。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