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机构和医院拥有PET/CT等高端设备,增加了肿瘤病人接受规范化诊疗的受众面;同时各地18F-FDG PET检查收费的降低,使有条件做18F-FDG PET检查的患者数量增加,进一步拓展了医疗机构18F-FDG PET在肿瘤诊断、分期和治疗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在肿瘤核医学影像领域进一步缩小了与国际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3.3.1.1.2 国产PET/CT、PET/MR等设备装机占比提高
随着国产PET/CT和PET/MR等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成本的优势,PET/CT和PET/MR的销售数量逐年增加,而联影2米长PET/CT设备动态显像的应用,为18F-FDG PET在肿瘤中的应用拓展了适应证,也增强了中国在肿瘤诊疗中的自主权。
3.3.1.1.3 PSMA、DOTA-TAT等PET显像拓展了应用范围
PSMA、DOTA-TAT等新型诊断类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应用提升了肿瘤的精准诊断,拓展了分子影像技术在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应用范围,推动了诊疗一体化的应用。
3.3.1.1.4 核素治疗后的SPECT/CT显像逐渐增加
随着 90Y微球、177Lu-PSMA、177Lu-DOTA-TATE等核素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核素治疗后的SPECT/CT显像逐渐增加。随着CZT半导体晶体SPECT/CT的引进,SPECT/CT显像的分辨力得以提升、检查时间大幅缩短,进一步丰富了诊疗一体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