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2024CACA整合介入学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代表齐聚一堂。本次大会不仅是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成立后的首次盛会,更是推动我国介入医学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27家媒体平台参与直播,线上观看519万人次。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秘书长赵勇,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陈震,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执行主任李茂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颜志平、现任主委朱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会主委肖越勇、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会主委范卫君、肿瘤组织间植入专委会主委王忠敏、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主委郑颖娟、肿瘤介入整合护理专委会主委闻利红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表示,为贯彻落实整合医学理念,中国抗癌协会发起了“合纵连横”的学术策略,所谓“合纵”,是指按照不同瘤种构建整合委员会,以实现对各类肿瘤的综合治理与精准打击;而“连横”,则是依据不同的治疗技术设立整合委员会,旨在促进技术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期待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作为“连横”之一,围绕整合介入做大、做强,形成体系,向世界发出中国介入最强音。
同济大学科管副部部长马彬在线上向大会发表致辞称,同济大学一向关注科研创新,也关注癌症防治事业。本次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的成立,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整合多个介入相关专业委员会。期待在樊代明院士指导下,在李茂全教授带领下以及全体委员的努力下,未来能够取得显著成果。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陈震教授表示,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希望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能结合自身优势,在介入诊治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为他们带来希望和生机。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执行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茂全教授主持大会。他表示,感谢各位专家同仁远道而来,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肿瘤整合介入治疗发展,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紧接着,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九个肿瘤介入相关的国家二级学术组织整合而成,主任委员樊代明院士,执行主任委员李茂全教授。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介入医学体系的整合与完善,促进我国介入医学研究从传统分散模式向整合协同模式转变。
随后,樊代明院士与李茂全教授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颜志平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颖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肖越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金华教授与范卫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忠敏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闻利红教授颁发了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副主任证书。
李茂全教授作了《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发展规划》报告。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想要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最强音,目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委员会的九大专科专委会紧密团结,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提升介入医学的整体水平。这包括但不限于深化专业研究、优化诊疗方案、以及强化技术培训等方面。他呼吁委员们积极搭建桥梁,促进与国际先进介入治疗机构的互访与交流,同时注重分享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共同推动全球介入医学的进步。此外,李茂全教授还特别提到了向基层普及推广介入医学的任务,委员会将致力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与科普宣传活动,确保介入医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能够深入基层,惠及广大民众。
樊代明院士引领在座的各位专家与同行,共同审视并反思当前肿瘤治疗的现状。他指出,面对诸如肺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20%,这一严峻现实亟需改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樊院士强调,首先应从医生自身出发,调整对癌症的传统认知。对于可治愈的癌症,我们应全力以赴;而对于难以根治的病例,则需学会“与癌共存”,甚至“化敌为友”,探索和谐共处之道。
在这方面,樊院士寄予厚望于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希望其能够充分发挥肿瘤介入诊治的独特优势。他提出,利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精准发现肿瘤,随后通过介入治疗手段,精准打击病灶,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不受伤害,实现治疗的高效与安全。
在接下来的会议时段,隶属于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治疗委员会的九个专委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超声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肿瘤介入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肿瘤组织间植入专业委员会以及诊疗一体化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们,依次就各自领域在过去一年中的技术创新、临床进展、患者管理及跨学科合作等方面的亮点与成就进行分享,深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据此制定了详尽的发展蓝图与战略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