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 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会员之声  学术交流  科普宣传  对外交流  癌症康复  期刊杂志  继教科技  科技奖励  协会党建  会员服务  媒体之声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抗癌协会  >  学术会议  >  学术研讨
《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1)》——抗肿瘤药物未来展望篇
2022-08-17 02:37  稿源:中国抗癌协会

  概述

  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7个抗肿瘤1类化学新药,6个抗肿瘤1类生物新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共批准50个新药,其中17个新药的适应症为肿瘤。此外,我国各有12个抗肿瘤1类化学药和11个抗肿瘤1类生物药提交上市申请。

  目前全球已上市抗肿瘤药物以小分子化学药为主,在研抗肿瘤药物中生物药占比最大,生物药已成为研发热点。就肿瘤相关新靶点及在研药物的研发进展来看,SLC7A11、RAD51、DDR1、KDM5B这4个靶点涉及的药物较丰富,已进入临床Ⅰ期试验及以上研究阶段;此外,SerpinB9、CircRNA_0000392、RALYL、HIFAL、KLF11、YTHDF2等18个肿瘤领域新靶点开展药物开发和研究[1]。

  肿瘤免疫疗法仍然是研发热点,2021年有3个PD-1抑制剂和2个PD-L1抑制剂获批上市。与此同时,有3款CAR-T细胞疗法药物获批上市,其中瑞基奥仑赛为我国首款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于2021年9月1日获得NMPA批准。未来,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和靶向药联用及个性化治疗,或将成为肿瘤患者治疗的关键和趋势。本文将对2021年度国内抗肿瘤药物的未来展望进行综合分析。

图片

  1. 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更多实体肿瘤中的探索

  尽管免疫疗法得到广泛应用,但仍面对很多挑战。肿瘤免疫疗法在血液肿瘤和黑色素瘤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目前还有大量实体瘤对免疫疗法不敏感或者响应率低。大量围绕冷肿瘤与热肿瘤的基础研究,帮助认识不同肿瘤类型中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从而促进免疫治疗应用于更多肿瘤类型,此外,通过更好地理解免疫细胞进入实体组织的运输,可改善免疫细胞向实体瘤的运输,增敏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响应。

  未来,以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为靶点的方法可能会带来更有效的肿瘤免疫疗法和更加广泛的适应症类型。肿瘤微环境中其它未被发现的药物靶点也将带来新的递送策略以靶向更多的实体瘤。

  2.PD-1/PD-L1疗法与其他治疗策略的联合应用

  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趋势方面,联合治疗仍然是重点探索的方向。包括溶瘤病毒疗法、化疗或放疗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其它的治疗手段均被发现与免疫治疗存在潜在的合用价值,这不仅拓宽了免疫治疗的应用范围,也为一些其它抗肿瘤药物提供了新的应用策略,如单用效果较弱的表观遗传药物与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可增强抗肿瘤疗效等。

  3. 新型治疗策略与分子类型迅速发展

  除了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和近年来突飞猛进的抗体药物之外,许多新的分子类型与治疗策略正在快速发展,逐步完成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过渡,成为科学界与产业界的焦点:创新的细胞和基因疗法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许多难治性肿瘤的临床案例中体现出良好疗效;RNA疗法的尝试在多类肿瘤中开展,在针对特点遗传类型的肿瘤治疗和肿瘤疫苗开发方面拓展新的方向;肿瘤相关关键蛋白的降解疗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内的尝试也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总结

  恶性肿瘤(癌症)一直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 。恶性肿瘤在我国部分城市和地区仍占据疾病死因首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肿瘤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也推动了肿瘤防治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临床药学作为医药结合的桥梁,是药学领域中产生的新学科,也是以探索药物与机体疾病相互关系的学科,在肿瘤防治工作过程中,临床药师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实施以及肿瘤治疗创新药物的不断研发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肿瘤药学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肿瘤临床药师不仅需要通过ASCO/CSCO等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方案、熟悉指南推荐的标化治疗路径,还需要持续研究创新治疗方案,对患者个体用药评估、药学监护等等。肿瘤临床药学团队也需要按疾病领域细分亚专业,不仅要求上得了药学门诊,还要参与MDT团队讨论,能为特殊肿瘤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药学建议。此外,肿瘤临床药学学科更要兼顾肿瘤相关指南/共识的制定、更新与完善,相关管理规范、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价,抗肿瘤治疗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评价、监督与反馈等等,为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为肿瘤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指导与建议。

  肿瘤临床药学的发展还在持续探索中,肿瘤药学人当与临床医护团队一道,共同肩负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责任,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建设。

  【主编】

  马胜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

  【副主编】

  黄 洵   临港国家实验室

  林能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彭 浡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

  杨 红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李佳怡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黄瑶庆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毛艳艳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施琼宇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张仕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 | 技术支持:北方网 | 联系我们
津ICP备09011441号